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隨著2025年高考日益臨近,考生們集體進入緊張的沖刺階段,圍繞高考的各類 “周邊產品” 也備受熱捧。這當中借助AI技術的押題資料吸引了不少學子的注意,但背后卻套路重重。
5月14日,據央視報道,有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大力推銷所謂的 “AI押題” 產品,一款名為 “歷年高考真題+DeepSeek預測2025高考題” 的商品銷量已過百。
博主們表示,AI僅需短短數十秒就能生成完整的出題內容與思路框架,神奇程度令人震驚。為了讓其說辭更具說服力,有的博主還通過將AI生成題目與去年真題對比,得出 “總體相似度高達87.5%” 的結論。
但當深入探究這一結論的得出過程時,真相卻令人大跌眼鏡。原來,AI對比僅僅是基于題型和大致考查方向,完全拋開了具體題目內容。比如,只要真題與預測題都包含基礎題、難度題,涉及集合復數概率等考點,就會被判定為 “相似度極高”。如此寬泛的對比標準,使得所謂的AI押題精準度大打折扣。
界面新聞注意到,目前一些社交網站和二手平臺上均有不少AI押題卷出售,并聲稱基于歷年高考真題和2025年命題趨勢“精準鎖定高頻考點”,內容包括語數英等幾乎全部高考科目。

除了AI押題,傳統的高價押題卷也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這些試卷往往以 “絕密”“押中真題” 為賣點,采用厚實牛皮紙袋包裝,價格從幾十元的普通模擬試卷飆升至三四百元。
商家們還推出搶先預售、限期優惠、限時銷售等營銷策略,宣稱是為了避開高考命題的 “反押題”,并融入新信息,以保證押題更準,營造出與命題組 “斗智斗勇” 的緊張氛圍。
然而,實際的 “押題” 戰績卻不盡如人意。以某考卷對2024年高考真題的 “押中” 舉例,一道數學幾何題,真題是五面體,押題卷為三棱錐,只因都考查 “二面角的大小” 這一考點,就被算作 “押中”;一道物理解答題,僅僅因為和真題考查了相同的粒子運動情境,也被納入 “押中” 范疇。
不僅如此,在利益驅使下,盜版押題資料泛濫成災。一些賣家將押題卷掃描成電子版,通過網盤低價售賣,做起了 “一本萬利” 的盜版生意。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售賣 “高考真題和答案” 的幌子,制作釣魚網站,以 “預付訂金”“傳送樣題試卷” 等名義,騙取考生和家長錢財,套取用戶信息。
對此,有教育專家提醒,高考命題有著嚴格的保密機制與反押題措施,妄圖通過押題產品獲取真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謂AI押題更多是一種營銷噱頭,考生和家長切不可盲目迷信,以免既損失錢財,又擾亂正常備考節奏。在備考沖刺階段,考生應保持理性,回歸課本與基礎知識,通過扎實地復習與練習提升自身實力,才是應對高考的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