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強
5月25日,哈爾濱市冰雪經濟和創意設計產業招商推介會在深圳舉行。圍繞“冰雪經濟+創意設計”雙鏈協同發展,共同探討冰雪經濟與創意設計產業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該會對哈爾濱四季旅游、第二十三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啤酒節、哈爾濱歷史文化建筑活化利用、哈藥六文旅小鎮建設、外灘1898視聽產業園、深哈產業園等6個重點項目作推介。
深哈“飛地經濟”:南北資源互補的創新實踐
深哈冰雪產業協同發展等9個重點項目現場簽約,涵蓋文旅、科技、設計、農業等四大領域。不僅反映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范式,也揭示冰雪經濟與創意設計融合的創新路徑,以及南北資源互補帶來的新質生產力培育機遇。深哈合作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將深圳的創新基因注入哈爾濱的冰雪資源,形成“資源創新”“市場技術”的雙向賦能,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深哈合作是國務院2017年《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的典型實踐,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實現南北資源互補與政策創新。在深哈產業園這一合作載體中,“能復制皆復制,宜創新皆創新”的原則被貫徹到底,成功移植深圳129項創新政策,開創黑龍江第一例招投標“評定分離”和新型產業用地(M0)模式。這一模式打破傳統區域合作的局限,實現從“各自為政”到“協同共贏”的轉變。數據顯示,園區在建設過程中創造“兩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僅用460天完成一標段43萬平方米主體工程建設。同時,行政審批效率也大幅提升,1天完成公司注冊,36天取得施工許可證,這些都助力深哈產業園發展成為“龍江硅谷”。

截至2024年8月,深哈產業園核心區已累計完成投資51.2億元,累計注冊企業662家,注冊資本239.1億元,成功引進華為、思靈機器人、中國能建等世界500強和獨角獸企業,國家大科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哈工大衛星、航威智能等深海空天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同年7月,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現場會在哈爾濱召開,深哈合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同年,深哈合作在共建高質量產業協作新體系等7項工作中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典型經驗。深哈合作已從單一項目合作上升為區域協同發展的系統性工程,為全國對口合作提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科技+設計賦能:冰雪經濟的融合創新路徑
“冰雪經濟+創意設計”雙鏈協同發展模式揭開產業融合的新趨勢。國務院辦公廳2024年11月發布的《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深哈合作正是順應這一政策導向,通過創意設計賦能冰雪經濟,探索“冰雪為底、設計為筆、南北共繪”的產業融合新路徑。
在科技賦能方面,深圳企業正以創新技術突破冰雪產業的地理限制。科冷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造雪系統,能耗比進口設備低30%,每平方米造雪成本僅為北方室外雪場的1/5;智能溫控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調節制冷功率,夏季運營成本比同類場館低25%。
在文旅融合方面,哈爾濱以冰雪大世界IP聯動文化場景,深圳則通過商業綜合體和賽事活動打造“冰雪+生活方式”生態。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引入AR轉好運冰箱貼、深圳的星河COCO City、壹方城等購物中心引入室內冰場后,周邊餐飲、運動品牌銷售額提升40%。
創意設計與冰雪產業的深度融合也帶來新業態。2024年10月成立的齊齊哈爾創意設計港產業園區,與羽絨小鎮合作開發的多功能便攜羽絨披肩,融合冰雪元素與碳基柔性發熱技術,成為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爆款產品。冰雪創意設計正從“展館里撐門面”向“市場上的新潮品”轉變,為冰雪經濟注入新活力。
推介會上提出的哈爾濱六大重點項目,通過不同維度推動哈爾濱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四季冰雪項目和啤酒節打破季節限制,延長旅游產業鏈,實現冰雪旅游從一季火爆走向四季皆熱的轉變,將引領冰雪產業向多元化、數字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為哈爾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