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 范易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2025年6月7日,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現場,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出海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現場簽約。這宣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組團進軍全球市場新模式的正式誕生。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聯手打造的這一基地,試圖以“集團軍”姿態突破中國車企“單打獨斗”的出海困境。
“中國汽車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走上去’,利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優勢,將中國品牌影響力擴大到全球。”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出海基地籌建小組副組長朱仲升對界面新聞表示,出海基地未來有望打造“上海研發—長三角制造—全球交付”的協同生態。
在會場300公里外,位于上海北虹橋的出海基地物理空間正加速成形,將以“線下+線上”一體化模式打造四大功能中心。這里將成為長三角41座城市的“聯合指揮中心”——每個城市擁有500平方米的“城市會客廳”,全方位呈現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特色、發展規模、未來產業規劃及重點企業品牌。
城市會客廳將定期舉辦“城市周”“主題月”“年度峰會”等系列活動,成為長三角各城市在上海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和發展產業的核心窗口與通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廣闊市場的“橋頭堡”。
2024年6月,長三角“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促進會在第六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正式揭牌,旨在構建系統化出海平臺,整合資源、突破瓶頸。同年11月,在促進會指導下,由長三角各城市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促進會·汽車產業鏈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促進會汽車專委會”)
界面新聞從促進會汽車專委會獲悉,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高地,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40%,全球占比超25%,2024年整車整機及零部件出口額超過1600億美元。憑借強大的產業基礎和創新優勢,長三角地區在推動汽車產業“走出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由促進會汽車專委會牽頭打造的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出海基地無疑開啟了長三角汽車產業鏈全球化發展的新征程。
據介紹,出海基地的服務范圍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客車、專用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以及電池、電驅、電控、制動、智能座艙、熱管理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功能方面,集技術交流、采購對接、標準互認、售后服務、渠道建設、品牌建設、投資并購、招商引資、供應鏈金融、倉儲物流、信息數據、展示展覽于一體。
根據規劃,出海基地將引進“一帶一路”150余個共建國家首席商務代表。同時,基地將作為入駐企業產品在目標國的“總代理”,在目標國家建立完善的采購、營銷、渠道和售后服務體系。為企業建設海外生產基地、海外倉、展銷中心、維保中心以及建立標準互認和友好的政府關系等提供支持。
出海基地旨在建立一個面向全球營銷的汽車產業互聯網平臺,提供營銷、供應鏈、商務、金融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實現全球采購商與長三角供應鏈的精準對接,降低企業出海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出海基地依托虹橋商務區政策優勢,可享受專項資金補貼、跨境金融支持及國際服務資源整合。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統一財政補貼、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成本。
中亞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倡地,擁有23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朱仲升透露,目前,海外基地的建設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成果。今年4月,出海基地與當地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設立了中亞合作中心,該中心聯合哈薩克斯坦政府及本地企業共同運營,目標輻射中亞、里海沿岸等23個國家。
根據出海基地五年發展規劃,2025—2029年的重點目標是:深化產業上下游協同,建成多個海外基地,推動跨境項目深度合作,構建“長三角制造+全球交付”的高效產業閉環;提供365天不間斷采購對接、商務交流活動,強化海內外溝通聯動,使企業在國內即可無縫對接全球;強化綜合服務能力,開展出海人才培訓,打造“一站式出海服務矩陣”;塑造全球品牌,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塑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朱仲升看來,不同于外貿領域的其他工業產品,新能源汽車抵達目的地市場后,還將面臨海外市場的售后服務、倉儲物流、零配件供應等一系列挑戰。出海基地落地后,將切實解決長三角新能源汽車企業出海的現實難題,在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讓中國品牌閃耀在“一帶一路”的廣袤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