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星鈞
距離鳳凰傳奇“吉祥如意”巡回演唱會青島站開場不足三天,來自淄博的90后教師小楊已經規劃好了她的周末行程:周五下班后直奔高鐵站,周六上午憑演唱會門票半價游覽云上海天觀景臺,下午打卡嶗山風景區,晚上在城陽體育場與數萬歌迷齊唱《奢香夫人》,周日再用門票優惠券享受一頓海鮮大餐后心滿意足返程。
“本來只打算看演唱會,發現憑票能解鎖這么多福利,干脆來個深度游。”小楊展示著手機里收藏的十幾條優惠信息,從景區到酒店再到餐飲,這張門票幾乎成為她在青島的“萬能通行證”。
鳳凰傳奇演唱會青島站即將開唱,而在這場音樂盛宴的背后,是青島如何巧妙利用票根經濟,將一張張小小的票根轉化為撬動消費大市場的杠桿,改變著用戶的消費生態。

票根的“跨界”:從單一憑證到消費通行證
在青島各大景區入口處,工作人員如今會多問一句:“您有近期演出或賽事的票根嗎?”這句簡單的詢問背后,是一場名為“票根經濟”的城市消費生態變革。
一張演出票、景區門票或賽事入場券,不再只是留念的憑證。在青島著力培育的“票根經濟”模式下,它搖身一變,成為開啟后續消費的“金鑰匙”——餐飲、購物、住宿等商家紛紛認票打折,讓“買買買”更劃算、更順滑。
這,正是青島著力培育“票根經濟”的精髓:以票根為紐帶,將文化、旅游、體育等領域的單次消費,無縫延伸為鏈式體驗。消費者手中的小小票根,串聯起文、商、體、旅的融合消費場景,打通了從吸引流量到沉淀消費的閉環。
今年4月舉辦的青島馬拉松賽事中,票根經濟的威力初顯鋒芒。18家景區推出“號碼布就是景區通行證”活動,憑此可免費游覽奧帆中心海上游、海底世界,或在青啤博物館、嶗山風景區享受折扣,52家酒店同步推出專屬禮遇。
數據證明了這種模式的成效。在賽事前后五日期間,周邊景區接待人數環比增長79%,營收增長78%;酒店入住率提升28%,營收增長22%——一張號碼布拉動吃住行游購娛綜合消費超過1.3億。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羽毛球亞洲混合團體錦標賽。球迷憑球票半價進入觀景臺,比賽場館周邊酒店全部爆滿。不到一周賽事吸引1.6萬觀眾,決賽日單日票房達65萬元。
票根經濟讓消費熱情得以延續,實現“曲終人不散”。

城市新玩法:當票根成為“流量密碼”
當票根從珍藏的紀念品,升級為撬動新體驗的消費入口;從社交分享的談資,進化為實實在在的優惠憑證,才能真正實現城市消費從“流量”到“留量”的關鍵跨越。
與此同時,青島也在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讓體育場內的激情自然延伸到城市消費場景。
其中,鳳凰傳奇演唱會開啟的“三聯場”模式,創下青島演出市場新紀錄。作為應對,城陽區推出覆蓋“票前-票中-票后”的全鏈條服務:歌迷憑購票憑證可預約免費接駁班車,合作酒店提供專屬折扣,演出后憑票享受餐飲讓利。
青島文旅還設計了“跟著演唱會去旅行”權益包,在電子優惠冊上可以看到:嶗山、極地海洋公園等五大景區半價權益,二十余家特色餐廳折扣,以及“演唱會主題房”住宿套餐。
青島的實踐將這種情感價值轉化為持續消費動力。此外,青島還積極推動票根經濟與交通、餐飲、零售等行業的跨行業合作。例如,聯合滴滴出行推出優惠活動,發放“跟著演出去旅行-青島專屬券包”,為外地游客提供便利;與商場合作開展足球相關特色促消費活動,借助賽事的高關注度和人流量,拉動零售、娛樂等多領域消費。
票根經濟的核心在于聯動消費,即以票根為紐帶,串聯起不同消費領域。青島在推動票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打破行業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通過跨行業合作和資源整合,青島將原本孤立的消費場景編織成一張網,形成了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消費生態。這種消費生態的形成,不僅提高了消費市場的整體活力和效率,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豐富的消費選擇。
從手機屏幕跳入景點閘機、餐廳收銀臺、酒店前臺,小小的電子票根在青島的夏夜中悄然流轉。當十萬張這樣的票根在六月的青島串聯起消費軌跡,一座城市的文旅生態就開始被改寫與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