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5個月,安徽省外貿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747.9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5.4%,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2530.6億元,增長15.8%;進口1217.3億元,增長14.6%。5月單月表現尤為突出,進出口822.1億元,同比增長20.5%,增速較4月提升3.8個百分點。
安徽外貿總值不僅在中部六省持續領跑、穩居首位,全國排名也升至第9位。其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9、8.6、18.4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速更是高居全國第6位、長三角地區第1位,區域發展動能優勢盡顯。
結構優化培育新動能
在貿易方式方面,一般貿易發揮“壓艙石”作用(2622.9億元,增長6.7%,占比70%);加工貿易呈現高速增長(792.1億元,飆升56.0%);保稅物流成為新興增長點(289.1億元,增長27.5%,出口增幅61.8%)。
在企業方面, 民營企業擔當主力軍(1967.8億元,增長18.8%,占比52.5%);外商投資企業表現突出(921.5億元,增長22.2%);國有企業保持穩定增長(858.3億元,增長2.7%)。
在市場布局方面, 對安徽省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進出口500.6億元,增長21.6%;對安徽省第二大貿易伙伴東盟進出口498.8億元,強勁增長32.9%;對安徽省第三大貿易伙伴美國進出口總值為331.5億元,下降10.5%;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高達54.2%,共計2032.2億元;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968.9億元,增長25.3%。
由此可見,貿易方式的多點開花、各類市場主體的競相發力以及國際市場版圖的深度拓展,共同構筑了安徽外貿強勁增長的韌性底盤,有效分散風險并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產業根基支撐高質量發展
堅實的產業基礎和不斷升級的進出口結構,是安徽外貿實現量質齊升、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
出口結構也彰顯了產業的硬實力。機電產品主導地位凸顯(出口1818.1億元,增長18.3%,占71.8%)。其中,汽車(含底盤)出口量居全國首位(36.9萬輛,貨值390.4億元,增長25.3%);筆記本電腦出口185.4億元,增長18.0%;家用電器出口166.8億元,增長9.3%。勞動密集型產品(238.2億元,微增0.7%)和農產品(58.4億元,增長11.1%)保持穩定。
在進口保障方面,金屬礦及礦砂進口有力保障產業鏈(447.2億元,增長16.5%,占比36.7%,其中銅礦砂326.3億元,增長18.6%);機電產品進口快速增長(453.3億元,激增33.4%,占比37.2%),折射產業升級需求旺盛。
而在平臺開放方面,全省綜合保稅區進出口632.1億元,增長23.7%,顯著高于全省整體增速。其中出口401.3億元(增長18.2%),進口230.8億元(大幅增長34.5%),成為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載體。
這一系列數據清晰地表明,以機電制造為代表的優勢產業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關鍵原材料和先進設備的進口有效保障和驅動了產業升級,疊加開放平臺的引擎作用,共同夯實了安徽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安徽外貿領跑中部的成績,源于產業根基持續夯實(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等競爭力增強)、開放平臺能級提升(綜保區、自貿試驗區促進貿易便利化)以及企業活力激發(民企、外資、國企合力并進)三大核心動能。隨著新質生產力培育,安徽外貿將持續為區域經濟注入動力。
來源:合肥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