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楊
2025年6月19日,黑龍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該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收益已攀升至99007元,較2023年增長了約3.4%。這串數字背后,既呈現出資源型行業與知識密集型領域的“雙輪驅動”格局,也折射出傳統服務業轉型的現實挑戰。從五年維度看,黑龍江正通過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探索區域經濟從“資源依賴”向“創新引領”的轉型路徑。

技術升級激活收益潛力
回看近五年(2020-2024年)的工資圖譜,兩條清晰的上升曲線昭示著資源與知識正成為黑龍江薪酬增長的雙引擎。
采礦業以約12.69萬元的收入,在2024年穩居行業榜首,且五年間增長近四成。這與黑龍江作為國家能源及原材料基地的戰略定位息息相關。在國家保障資源安全的大背景下,技術升級與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共同推高了該行業的收益水平。
與此同時,知識密集型行業展現出不容小覷的活力。教育行業2024年平均工資達11.4萬元,躍居次席;金融業則以約61.51%的五年增速領跑全行業,2024年收入水平已突破11萬元。這得益于黑龍江對科教與金融資源的深度激活,高校資源轉化為創新動力,金融改革則暢通了資本活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樣表現亮眼,五年增長約36.45%,數字經濟的種子正在黑土地上悄然生根發芽。
傳統行業的破局探索
然而,繁榮圖景的另一面,是部分傳統行業在轉型中面臨的困境。住宿和餐飲業始終在低位徘徊,但數字化轉型初顯成效。部分企業已開啟變革,民宿行業借力冰雪旅游,旺季收入同比增長顯著,反映出服務升級對價值提升的潛力。
房地產業同樣承壓,五年收入增幅不足7%,針對這一困境,黑龍江推出“保交樓”專項貸款與存量房改造政策,以政策托底與業態創新并行。哈爾濱松北區某項目引入醫療資源,相關崗位收入較傳統住宅業務高12%。
行業收入曲線揭示經濟轉型之路
行業收入的漲跌曲線,實則是黑龍江經濟轉型的晴雨表。綜合近五年數據可見,采礦業2024年平均工資達126943元,較2020年的91342元增長38.98%;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同期漲幅僅為約14.86%。
傳統優勢產業正通過技術升級煥發新生。采礦、電力等行業的收入增長,伴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高收入背后是更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
新質生產力領域開始收獲人才紅利。金融、信息技術、教育等行業的收入增加,反映出知識資本與技術創新的市場價值正在兌現,這或將成為黑龍江擺脫資源路徑依賴的關鍵支點。
民生服務行業則面臨模式重構的迫切需求。低增長行業普遍具有勞動密集、附加值低的特點,若能實現服務升級與數字化轉型,或將進入新的良性循環。
下一個五年,隨著“數字龍江”“生物經濟示范區”等戰略規劃的縱深推進,黑龍江的收入結構或將呈現更具張力的升級景象。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哈長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黑龍江的收入體系或將打破省內閉環,在與長春、沈陽等城市的人才競合中形成“創新薪酬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