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卓然
編輯 彭朋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需求愈發迫切。
“出海浪潮澎湃,但人才瓶頸成關鍵挑戰”。2025年6月26日,在中資企業“走出去”高端人才建設大會上,上海臨港新片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倉龍如是表示。
據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于2025年1月發布的統計,2024年,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59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3%。2002年到2023年,對外投資流量年均增速達到22.1%,存量規模為2002年的65.7倍。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加速重構和中資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把走出去發展作為加強國際產業合作的重要路徑,并逐步從初期的國際化探索向更深層次的全球化布局邁進?!鄙虾J形N?、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主任陳金山曾這樣表示。
實際上,“努力成為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正是臨港新片區肩負的戰略重任之一。
界面新聞從臨港新片區獲悉,自揭牌成立以來,臨港新片區持續賦能企業出海,截至目前已備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項目450個,中方投資總額69.6億美元。
孫倉龍對界面新聞分析說,然而,企業出海進程中,需直面目標市場的文化差異、政策法規、消費習慣等一系列挑戰,從供應鏈搭建、渠道拓展到品牌營銷,每個環節均依賴企業領軍人的全球化戰略視野及核心團隊的實操能力支撐?!皬膽鹇詫用鎸Τ龊H瞬挪季植蛔?,已成為推高試錯成本、制約出海效率的核心因素?!?/p>
如今,眾多企業已達成共識:僅僅專注于打磨自身產品與服務已遠遠不夠,借助專業平臺與機構所具備的強大服務能力,實現出海布局,成為企業在國際舞臺上謀求發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6月21日,臨港“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成立,“走出去”平臺成立至今,已集聚專業服務機構近500家,對接國際組織50余家、服務千余家企業出海;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3個服務分站和聯絡處,將臨港新片區的開放型制度優勢、出海服務實力帶到全國各地。
為了進一步滿足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需求,“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正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片區出海人才高地。
當天,臨港新片區正式發布關于出海人才培養的“1個基地”“1個聯盟”和“1系列培養項目”。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介紹說,其中,“新片區出海人才培養基地”將落戶在“上海金融服務業第三極”——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涉外中心大樓。該樓宇未來將成為集成式提供企業“走出去”方面的政務服務、專業服務的物理載體。
“新片區出海人才合作伙伴聯盟”由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與20家知名學府和服務機構共同成立,聚焦產學研資源整合與生態共建,推動國際化人才供給與企業出海需求的精準匹配。
其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法國雷恩商學院,盈科律師事務所,開疆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等業內頂尖高校與機構共同啟動“首期新片區出海高端人才培養項目”。
課程將覆蓋全球化戰略、資本布局、科技出海、涉外法律等全維度,集結院士、院長、行業專家等硬核師資,為出海企業提供從戰略規劃到執行落地的系統化知識體系與實踐指導,支持中資企業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國發展實操能力的優秀人才,構建全球競爭力、開拓商業新疆域。
幾個月前,全球十大樹脂鏡片制造商就剛剛體驗了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的出海服務。這家成立近30年的公司注冊地就在臨港,現擁有上海、江蘇啟東以及日本鯖江三大生產基地,其產品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占業務總量的2/3。
“過去一段時間里,眼鏡行業整體是促進增長趨勢,尤其是像這兩年AI新一輪熱潮下,其實大家對傳統的眼鏡產品如何跟科技相結合都非常關注。”康耐特首席財務官許胡寅說,在自身高端產品布局加碼和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康耐特計劃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通過在海外自主掌控生產基地,更好地輻射東南亞及全球市場。
胡寅表示,盡管企業布局海外已久,但此前主要依賴收購現成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絡。不同于此前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等地設立銷售網絡,“去打造一個生產基地的整個過程,其實遠比我們直接出海去收購一家企業要復雜得多。”
由于缺乏自主投資經驗,首次在海外投資建廠,仍面臨不少挑戰。其中,組建本地化人才團隊成了最大的挑戰之一。
就康耐特遇到的這一問題,臨港“走出去”平臺迅速匹配了4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企業僅用一個上午時間,就享受到了科銳國際、外企德科、上海外服、中智公司4家機構的輪流咨詢服務,最終幫助企業快速了解境外市場人力資源情況。
從布局出海到正式在海外投資建設大型高端生產基地,康耐特僅用了不足7個月——這也是臨港新片區全方位服務企業“走出去”的縮影。
康耐特的困境并非個案。在孫倉龍看來,臨港有不少專精特新企業,它們在科技研發、知識產權、市場拓展等方面有核心競爭力,但“走出去”經驗相對欠缺,海外可調動資源也不足,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它們更需要人才服務等機構作為“走出去”的中間橋梁來托舉它們安全、順利地出海。
除了為企業匹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幫助企業培養“出海人才”也是臨港新片區的重點之一。
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首席事務官王瑩對界面新聞表示,新片區出海人才基地旨在借助高校和專業服務機構力量,開發適配企業需求的課程,培養具備國際化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高端人才,助力上海、長三角及全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拓展業務。
“我們為企業設計4-8天的短期培訓,知識密度高,涵蓋法律、文化、產業、當地稅收政策等領域?!彼嘎?,全國的企業都可以來臨港參加培訓,目前結合備案情況,重點將覆蓋東南亞、歐洲、中東等企業出海熱門地區。
“臨港是中國制度性開放的一個大門,從這里走向世界是更加的容易。”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對界面新聞表示,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下半葉日本興起,英、日、美等發達國家企業大規模走出去,在海外積累大量資產,英國海外總資產超GDP 5倍,日本超2倍,美國達GDP的1.5倍左右。但中國出海剛起步,海外資產約為GDP一半,與發達國家差距大。未來二三十年,中國企業有望像英美企業在海外再造一個中國。
他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在技術上處于世界第二陣營,技術發展快;資金領域,儲蓄率高、外貿盈余大,去年外貿盈余近1萬億美元,單獨排名可進世界GDP前20,海量資金國內消化有難度,且國家已積累巨大產能,企業走出去是歷史必然?!氨M管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不友好,但世界離不開中國。”
孫倉龍透露,后續,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將持續深化與國內外頂尖高校、專業服務機構的戰略合作,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出海痛點,推出系列化、定制化的出海培訓課程,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助力中資企業高效實現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