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你好天府 木子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一期汽車銷量數據顯示,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30.7萬輛,占當月整體汽車銷量的48.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為103萬輛,占乘用車國內銷量的54.7%。
這意味著,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已超過傳統燃油車,越來越多的家庭用車群體將新能源車作為購車首選。
作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口,近幾年來,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沖擊舊秩序,重塑產業布局。快速崛起、急劇擴張的市場,也讓新能源汽車成為各地爭奪的“頭牌產業”。
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版圖中,汽車保有量“第一城”成都,因傳統燃油汽車產業轉型步伐較慢,整體排名并不靠前。多方發力之下,如今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奔跑之姿加速追趕。
暴漲402%,成都1-5月新能源汽車產量“井噴”
作為成都的支柱產業之一,成都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板塊,今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6月23日,成都市統計局發布2025年1—5月成都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市汽車總產量達34.0萬輛,同比增長29.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飆升402.2%,達到9.9萬輛,成為成都汽車產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此次成都汽車產業數據“全線飄紅”,是由四川領克、一汽豐田、重汽成商等多個汽車品牌共同推動形成。
今年1-5月,四川領克汽車產量同比激增181.5%,產值同比大幅攀升164.1%。星愿與領克Z20等新能源車型貢獻了主要增量。其中,星愿車型表現出色,產量達5萬輛,不僅是推動企業高速增長的領軍車型,也是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飆升的重要來源。
一汽豐田成都分公司表現突出,今年1-5月,該公司累計產量同比激增約240%。其中,主力車型全新亞洲龍連續4個月單月產量突破1.萬輛大關,創下近三年單車型月產新高。
重汽成都商用車公司積極布局新能源賽道,同樣成效顯著。今年1-5月,重汽成都商用車公司各車型產量穩步提升,實現產值同比增長33.5%
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成都市汽車產業整體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全市汽車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26.7億元,同比增長21.1%,汽車總產量達34萬輛,同比增長29.4%。其中,新能源汽車實現爆發式增長,產量同比激增超400%,其占全市汽車總產量的比重已提升31.2%,較往年有顯著躍升,成為最亮眼的標簽。
產業困境與挑戰:燃油車“失速”,新能源轉型滯后
汽車產業素有第一工業的美稱,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新風口”,國內各大城市紛紛錨定新能源汽車賽道奮力疾馳,加快打造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城市。
上海的上汽與特斯拉、北京的小米與理想、廣州的埃安與小鵬、深圳的比亞迪、重慶的長安與賽力斯、杭州的吉利……全國經濟強市無一不誕生出根植本土的汽車品牌,而成都作為西部中心城市及新一線首位城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這方面卻明顯乏力。
根據長城戰略咨詢發布《2024新能源汽車城市綜合發展指數評估報告》,成都在納入統計的全國25座城市中,比較產業指數、創新指數、消費指數、基建指數、潛力指數等23個指標后,綜合排名位列第17位,位列在細分領域各有特色長板或較大發展潛力的第三梯隊。

成都新能源汽車城市綜合發展指數的排名,與其當下的汽車產業綜合實力并不相符。
自2000年經開區被批復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迅速成為國內外汽車制造業的投資熱土,相繼迎來豐田、大眾、吉利等世界500強車企的進駐,汽車產業迅速崛起,已基本形成了涵蓋整車和零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后服務的完整產業鏈體系。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成都汽車生產企業超過30家。此外,成都還擁有近100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2024年,成都全年實現汽車產量75.4萬輛,實現產值1480億元。

總體來看,成都汽車產業規模龐大,但傳統的燃油車產量仍占主導,整體處于新能源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都先后引入了領克、沃爾沃等插電、純電、插混等車型,但從近3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排行榜來看,本土新能源車型大多銷量平平;從2023年、2024年汽車銷量情況看,成都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例不足1.5%,成都本土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市汽車產量比剛剛突破10%,與領先城市相比差距明顯。
今年1-5月,成都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飆升402.2%,推動全市汽車產業整體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算是新能源汽車當下加速趕超的一抹亮色。而這抹亮色,又能否照亮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
多方發力,成都想打一場新能源汽車翻身仗
2023年9月,成都以64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超越北京,成功問鼎中國汽車第一城。
成都既是消費型城市,又是移民城市,包容性強,而且當地人的消費理念相對超前,消費市場具備創新活力,這些都給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條件。2024年,成都以30.98萬輛銷量位列全國第一,反映出了成都強大的消費潛力。截至去年底,成都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93.25萬輛。
面對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都并未止步,也在不斷努力,試圖實現突圍,趕超標兵。
在政策上,為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都相繼出臺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和《成都市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基礎設施、要素資源等維度出發,錨定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目標和方向。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都市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23-2025年)》提出,成都將構建中心城區“15分鐘充電圈”,到2025年成都將建設充電樁17萬-21萬個、換電站不低于450座。
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累計建成充電樁?21.6萬個?,其中公共及專用充電樁4.5萬個,居民小區私人充電樁17.1萬個。

誰抓住了市場、誰抓住了頭部,誰就能在未來智能駕駛與新能源競爭格局中勝出。
成都在招引重大新能源車項目上正在悄悄發力。今年一季度,投資50億元的沃爾沃純電車型項目與投資30億元的犀重汽車成都基地項目宣布落地成都龍泉驛區。
根據成渝招商助推中心內部消息,一個300億體量的頭部新能源車項目,目前正在成都加速落地。該項目在考察了至少2個成都區(市)縣后,其中1個區(市)縣已發布土地整理公告,成都這么快的動作,獲得了企業方肯定。
如此大的投資體量,如果項目后期順利落地,無疑將帶動數倍投資額的上下游產業鏈集聚規模,給成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再添一把猛火。
通過招商引資,引入龍頭,加速產業培育,成都已初步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聚集了博世、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比亞迪等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關鍵零部件企業,產品覆蓋底盤、汽車電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電堆、半導體、車載芯片、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系統等重要領域。

有汽車行業分析師指出,“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轉型,成都正以‘全產業鏈加速’模式重塑競爭優勢。”
根據《成都市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成都將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目標到2025年,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產量達到25萬輛。根據今年的產量暴增態勢,預計大概率可以達成產量目標。
當前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演變突破,汽車產業正迎來新的變革“臨界點”。
作為中國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影響力輻射西南乃至“一帶一路”的西部產業重鎮,成都憑借龐大的市場、完善的產業鏈、便利優惠的政策等“組合拳”,正加速快跑,面向未來,它依然有希望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公眾號你好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