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和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走進新國企”媒體調研活動,走進煙臺新時代健康產業園,園區內車間里自動化生產線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滿足質檢要求的產品打包裝箱,從空中輸送線轉運到物流中心,智能碼垛機器人一次又一次舉起落下機械臂,將整箱的松花粉碼放整齊。
活動中,媒體調研團結合參觀見聞圍繞企業的環保創新實踐、促進就業成效、品牌年輕化戰略、新質生產力構建等議題踴躍提問,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紅進行了詳細解答。
問:為什么說貴公司同時身兼服務“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雙重職責?
張紅表示,這與我們公司的央企屬性密切相關。我們公司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從事大健康產業的支柱企業,既肩負著“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讓生活更美好”的職責,也肩負著“發展民族產業 造福人類健康”的職責,無論是建設“美麗中國”,還是“健康中國”,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問:你認為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該如何兼顧“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之間的關系?
我們覺得“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密不可分,一個關乎生態環境的健康,一個關乎人類的健康,生態環境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我們理解的大健康產業,不僅包括人類的健康,還包括自然環境的健康。
作為一家從事大健康產業的央企,我們既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也是綠色發展的重要貢獻者。我們秉承“和諧發展 立業百年”的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到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進程中。三十年如一日,以“綠色”為底色,以“健康”為筆墨,描繪出保護生態環境和守護人類健康的美麗畫卷。張紅如是說。
問:請談一談貴公司在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過程中的實踐和探索?
張紅回答說,我們公司成立于1995年,今年正好三十周歲。三十年前,我們運用先進的軍工技術,攻克了天然綠色原料松花粉的破壁和保鮮兩大難題,實現了松花粉產業化和商品化,讓既有突出保健價值,又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中國松花粉”正式上市,走上了“發展民族產業,造福人類健康”之路。
三十年來,我們秉承節能、環保、綠色、健康理念,充分挖掘松、竹、梅等天然綠色原料的保健價值,薈萃中華傳統養生方面的優勢研究成果,開發出一系列營養保健食品、化妝品和保潔用品,推出了以人為本的全面健康解決方案,創造性地構建了“研發產品—采收原料—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形成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服務終端消費者-帶動種植”的循環經濟模式,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綠色生態產業鏈”。這條產業鏈就是我們落實“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踐成果。
問:這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生態產業鏈”的價值體現在哪里?
張紅表示,首先,這條產業鏈對提高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助力鄉村振興、改善生態環境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在全國建立了15個原料采收基地,促進保護林地耕地31.6萬畝,為全國10省老少邊窮地區群眾帶來11.5億元收入,成果惠及30多萬群眾,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百姓富、鄉村興、企業旺、生態美”的和諧發展之路。
其次,這條產業鏈不僅體現了國家、社會、環境和人民利益的和諧統一,而且在松竹等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上實現了平衡,確保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了生態產品的價值提升,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綠色循環經濟模式的典型范例,相繼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叢書《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和中國科學院MBA課程。2023年,以公司生態產業鏈為研究對象的專業論文《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Enterprise Procurement in China Evidence and Case Study》(《中國企業采購減貧實證與案例研究》)在國際扶貧論壇公開發布;同年,公司的《打造循環經濟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履責案例入選了《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3》。2024年,公司的《循環經濟開新紀 鄉村振興建新功——用綠色產業鏈托起美麗中國夢》再度榮獲“2024年北京市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這些都表明,我們公司在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卓越成果,贏得了國內外專業機構的高度認可和贊譽,為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貢獻了優秀的實踐案例。
問:請分享一下貴公司在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方面都有哪些寶貴的經驗?
張紅回答說,自1997年以來,我們在全國各地累計舉辦“新時代健康大課堂”活動8200余場,受益人群累計超過1210萬人次;自2021年起,累計開展“文化科技衛生進社區”活動9834場,覆蓋人群達到130.02萬人次,將綠色環保、科技文化、健康知識和健康服務帶到了社區、鄉村;開展線上健康知識科普直播累計1000余場,觀看人次超6000萬,廣泛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我們將綠色發展觀與志愿服務精神相融合,引導民眾積極參加綠色健康志愿服務。2024年,我們加入“健康中國志愿服務總隊”,成為“健康中國志愿服務實訓基地”,與社區合作開展“健康中國志愿服務行動”1850余場,受益人群達5.8萬人次。我們聯合中國消費者雜志共建“健康消費科普驛站”,推動綠色健康志愿服務進社區、進家庭,宣傳綠色健康理念,提供健康監測服務,引導民眾增強健康管理意識,養成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民眾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8.8%躍升至2024年31.87%。
問:貴公司在科技創新賦能綠色發展方面的成果和經驗有哪些?
張紅詳細回答道,我們堅持“中華養生 薈萃精華”的產品理念,持續深耕健康領域三十年,研發各類綠色健康食品、化妝品、保潔用品、家居用品、健康器械等系列產品300余款,推出“國珍”“竹珍”“香蘭閣”等知名品牌。我們還積極打造中醫智能健康管理模式,探索開創以數字化中醫四診技術為核心的健康監測,在此基礎上,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健康評估、健康指導、健康產品和健康服務,實現了中醫健康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形成了獨有的“以人為本的全面健康解決方案”,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十年來,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累計投入超11億元,科技人員占比超過20%、碩博學歷占比50%,擁有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3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2個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8個省級研發平臺、2個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4個創新型中小企業,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65家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達成合作并開展了200余項研究。我們累計獲得授權專利440項,其中發明專利162項,承擔7個國家級項目,牽頭和參與制定了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66項,其中公司牽頭制定的《松花粉》《瑪咖粉》行業標準奠定了公司在行業的主導地位,《健康管理保健服務規范》國家標準是該領域唯一的國家標準。
憑借過硬的科技創新實力,我們成功入選中關村“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企業,獲得政府有關部門“一企一策”的重點扶持,入選中國食品工業“創百億、創百強”企業。
問:作為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唯一一家連續四年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健康產品制造銷售企業,貴公司在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方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寶貴經驗和成果?
張紅分享道,在園區建設方面,我們在煙臺黃渤海新區傾力打造了一個集研發、生產、檢測、物流、參觀、體驗、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綠色產業園區。園區占地面積420畝,總建筑面積18.2萬平方米,配備了現代化的產品生產中心、質量檢測中心、研發技術中心、物流倉儲配送中心等。園區的建筑、道路及綠化等涉及的規劃、建材、設備、設施、工藝等全部按國家節能環保最新要求實施,生產車間完全按照GMP標準要求建設,配備20余條先進的全自動片劑、粉劑營養保健食品生產線,日化液洗、護膚產品生產線。我們全面引進ISO9001、ISO14001、ISO22000、ISO45001、ISO50001國際認證體系,確保在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我們堅持綠色、可持續的原則,建立了“綠色供應鏈管理”運行體系,整合完善綠色制造信息化平臺。我們的產品設計及原輔材料采購100%符合綠色環保標準。我們會優先選擇通過可持續發展認證的原料供應商,采購環境友好、節能低耗和易于資源綜合利用的原材料、產品和服務。我們主要供應商有八家為綠色制造企業。2023年,我們獲評“山東省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在產品研發方面,我們從產品研發的初始階段,就將環保、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在制定新產品規劃時,設定了明確的“綠色”目標。以2023年獲批的“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液洗產品為例,該系列產品的包裝紙箱達到AA級標準,木漿占比40%,回收紙占比60%,性能比普通A級原紙耐磨、耐折、抗壓數據提升20%以上,實現了性能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在產品生產方面,我們將生產過程同能源管理緊密結合,優化生產運營過程的能源結構,改進生產工藝,減少能源浪費,降低產品的碳排放,以生產出更綠色低碳的產品。例如,我們工藝冷卻水采用低溫蓄冷技術等多種有效措施,使單位產值的綜合能耗降低至0.009噸標準煤/萬元,遠低于同行業單位產值綜合能耗,實現了低消耗、低排放、高產出和高效益的目標。
在工廠智能化方面,我們運用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持續推進工廠數智化升級。我們引入華為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外包裝問題”的毫秒級線上全自動檢測;引入粉劑單袋重量檢測智能化調節裝置,保障裝量100%合格;利用機器視覺技術自研多個智能化應用場景,大幅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我們大力開展產線柔性化改造,近四年,累計優化產品工藝近100項。粉劑產線智能化改造案例入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生產現場持續改善十大案例。
我們建立了智能立體倉庫及WMS倉儲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輸送倉儲全過程智能化。產品物流配送全部采用京東快遞,實施綠色倉儲、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配送,在有效提升運輸效率的同時,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我們完成了全供應鏈智能追溯系統的建設,形成從研發到采購、從生產制造到物流運輸、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覆蓋式雙向追溯與跟蹤,能夠進行全流程質量評估與驗證,從源頭保證產品安全和質量可控。2023年,我們被評為“山東省智能工廠”;2024年,又獲評山東省數字化車間、山東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獲得山東省工信廳認定的“瞪羚企業”資質。我們連續22年獲得“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食品安全榮譽獎項。
問:貴公司在消費端是如何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的?
張紅表示,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聚焦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打造新型消費場景,指出綠色消費之“新”,體現在以消費領域的綠色轉型,帶動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綠色消費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質量標準,將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促使形成綠色新質生產力。不論是我們上面談到的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還是下面說到的商業模式升級,都源于滿足消費者新消費需求這一目的。
三十年來,我們與時俱進陸續推出“中國新時代專營”“國珍專營”“國珍健康生活館”商業模式,2020年又創新推出“新時優品”特許經營模式,將渠道終端升級為“新時優品健康管理服務中心-健康管理社區站-健康顧問”的形式,為大眾提供一站式、個性化的非醫療性健康管理服務。“新時優品”這一新模式的推出,為公司帶來了科技創新、產品生產、銷售服務等一系列變革,是公司著力培育和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相較于傳統“提袋型”消費模式,“新時優品”倡導的消費模式,是一種“體驗型”消費。“新時優品”以人為本,圍繞衣、食、住、行、用、樂、養各類生活場景,一方面通過專業的健康顧問,為消費者提供包含優質“健康產品+健康服務”的全面健康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通過營造溫馨舒適的“家”氛圍,向消費者提供專業化、精準化、高端化的健康服務,傳遞情感共鳴、人文關懷、舒緩休閑等體驗,以滿足消費者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新時優品”堅持“求實創新、專業服務、持續奮斗、同創共享”原則,以完備的綠色產業鏈作為支撐,通過特許加盟模式,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低風險、可持續的創新創業平臺。對消費者而言,“新時優品”是可以享受專業健康服務、獲得全面健康解決方案的服務中心,是身邊的“健康管理專家”;對于創業者而言,“新時優品”是一種“線上+線下”“產品+服務”相融合的全新商業模式,是一份可以長久經營的事業。
在線下銷售渠道方面,我們建立起“新時優品健康管理服務中心-健康管理社區站-健康顧問”渠道體系,依托耳穴儀、泥灸等中醫設備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干預”服務。截至目前,我們擁有新時優品健康管理服務中心1200余家、符合備案條件的社區站近1.5萬家、專業健康顧問30余萬人,真正將“健康管理專家”送到消費者“家門口”,讓消費者能夠體驗到面對面的專業服務,一對一的健康呵護。在線上銷售渠道方面,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陸續建立了一系列APP、小程序、公眾號,涵蓋自我健康監測、在線直播、產品購買等功能,實現線上與線下業務的融合發展,滿足了消費者追求高效率、便捷化、智能化消費體驗的需求。
在客戶服務方面,我們堅持“專業服務,真誠無限”的服務理念,建立全天候即時咨詢服務系統,建成“AI+人工”相配合的客服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人性化的專業、精準、極速服務體驗。截至目前,AI智能機器人完成客戶咨詢占網絡咨詢總量的67%。2025年初,我們在“國珍健康APP”上接入DeepSeek大模型,對“松寶AI”進行全方位智能化升級,為客戶打造集智能知識檢索、精準問題解答、個性化成長規劃于一體的健康管理平臺。截至目前,累計服務量突破21萬次,極大提升了客戶體驗。我們持續優化配送服務,實現中心城市24小時內到貨、二級城市48小時到貨;物流中心對客戶的退換貨需求,嚴格執行“1小時反應機制”,用解決問題的“速度”贏得客戶的“滿意度”。2022年至2024年,公司連續三年榮獲中國信息協會評選的“中國服務品牌100強”榮譽稱號。
問:你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期許?
張紅回答道,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十五五”及今后一段時期的新質生產力與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路線圖、施工圖。今年是公司成立三十周年,都說“三十而立”,前三十年我們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現在我們更加成熟、更有擔當,可以說做好了應對未來挑戰的準備。我們要以此為新的起點,把綠色發展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健康企業的必由之路,厚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全力推進“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更健康,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