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楊
在哈爾濱紅博中央公園購物中心,色彩鮮艷的小火車載著歡笑的孩子們穿梭而過,然而,這份簡單的快樂標價不菲,短短5分50秒的體驗,單次收費高達20元。若家長陪同乘坐,40元的消費轉瞬即逝。商場小火車已成為兒童娛樂的新標配,卻也引發“繞一圈比高鐵票還貴”的家長吐槽。

以紅博中央公園的小火車為例,若折算時間成本,一大一小單次乘客每分鐘花費竟可達到約6.6元。而即使辦理了“優惠”的200元儲值卡(享10次一大一小乘坐權),折算下來每分鐘依然約3.3元。相較哈爾濱至北京的高鐵二等座票每分鐘成本,商場小火車的“時薪”顯著高于高鐵票價,其定價引發關注。
類似的場景在全國各大商場成為常態,商場小火車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廣東華泰游樂等廠家生產的無軌電動小火車,售價普遍在6萬至15萬元之間,配備LED燈帶、車載音響等設備。玻璃鋼車頭、卡通造型的車廂,開動過程中各類童謠不斷播放,現代商場小火車早已脫離傳統玩具范疇。部分車型還能吐泡泡、搖擺互動。商家通過奧特曼等熱門IP形象吸引兒童,打造移動的夢幻場景。


為什么商場如此熱衷引進小火車?答案在于兒童業態帶來的“虹吸效應”。
咨詢發現,一輛“奶龍”小火車原價11萬元,目前優惠后也接近10萬元,這還不包括運輸費用。這些造價不菲的設備涌入商場,映照出實體商業轉型的內容。實體商場經營兒童娛樂項目,打造集娛樂、培訓、零售等于一體兒童業態,也是抵御電商沖擊的手段。小火車不僅是游樂工具,同時也帶動一定的家庭消費。
一個孩子背后,通常有1至3位家長陪同,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潛力自然比單個消費者要高得多。“孩子從進商場到離開至少三小時,這期間全家必然產生餐飲、購物等連帶消費。”一位商場運營負責人道出了“一拖N”模式的精髓。
另外小火車等兒童項目還能盤活商場低效區域。作為商業綜合體的一種,除去經營繁榮的店鋪,必然存在一些高層區、人流稀少的區域等,引入的兒童業態則成為盤活這些死角的優解之一。
很多人看來,商場小火車可能是一個暴利行業,但運營者卻有自己的苦衷。哈爾濱市平房區某商場小火車運營者趙先生表示,小火車收費的背后是各項高昂的成本。目前正在使用中的這輛“托馬斯”造型小火車購入價格超過9萬,但是考慮到小朋友的審美變化、設備耗損等,大概三年就要更新一次。趙先生表示:“場地租金是大頭,扣除場地租賃費用、人工費用,減去設備的成本,每個月也就賺點辛苦錢,能不能盈利主要看休息日的兩個下午。”趙先生坦言:“看似暴利,實則艱難”。
一位常帶孩子到商城乘坐小火車的錢女士感慨:“冬天冷夏天熱,戶外也沒有太多合適的活動場所,但是商場卻可以給孩子提供一處舒適的娛樂空間。”商業地產正將公共空間轉化為付費場地。這份安全與便捷更像是一種都市生活附加的“空間稅”。背后是商業地產對公共空間的改造與“出售”。商場在有限空間內營造出一種類公共氛圍的同時,精準設置消費準入路徑,孩子們被“圍進”商場,家庭也只能為此付費。
小火車在哈爾濱商場里的行駛軌跡,折射出兒童消費市場的蓬勃與無奈。
據《中國兒童經濟洞察報告》顯示,接近一半的家庭兒童支出占比達家庭總支出的30%-50%。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商場小火車仍將繼續。當孩子們在商場里循環著付費的快樂時,我們更應思考,如何為童年創造更多元的成長空間?這不僅是商業問題,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