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玉 毛盾
界面新聞編輯 | 崔宇
【編者按】為了更全面、更及時、更精確地反映電動載人汽車出口狀況,2025年3月起,界面新聞/界面智庫和瀚聞資訊聯合推出《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海月報》。《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海月報》旨在呈現全國及各省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金額、出口數量和出口目的地等指標的月度變化趨勢,以期為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等提供決策參考。我們將于每月27日左右發布相關月報。
根據界面智庫和瀚聞資訊統計,2025年1-5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貿易呈現“出口高增、結構優化”的鮮明特征。進口端表現相對平穩,而出口端憑借政策紅利與企業全球化布局持續突破,累計出口額達到235.96億美元、同比增長14.82%,累計出口量達到129萬輛、同比增長37.42%,在全球貿易摩擦背景下展現出強勁韌性。
從細分市場看,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呈現顯著結構性分化。乘用車領域以99.55%的出口數量占比穩居主導,純電、插混及非插混車型均價同比降幅均收窄至15%以內,“價穩量升”推動出口額同比增長32.02%;客車市場則呈現純電車型爆發式增長與混動車型萎縮的兩極格局。這種分化既體現了規模化生產帶來的純電車型成本優勢,也反映出不同技術路線在海外市場的差異化競爭態勢。
一、5月出口額同比繼續高增,均價同比降幅收窄
1-5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貿易呈現穩健增長態勢,累計進出口總額達249.83億美元,同比增長9.21%。值得注意的是,出口表現成為亮點:累計出口金額235.96億美元,同比增長14.82%,較1-4月加快5.28個百分點;出口數量達129萬輛,同比增長37.42%,較1-4月加快2.9個百分點。
從分月數據來看,5月市場延續回升態勢,出口額創年內新高。當月出口額達61.24億美元,環比增長4.82%,同比增長33.13%,較上月加快12.42個百分點,實現環比同比雙增長態勢;出口數量攀升至33.22萬輛,環比增長7.84%,同比增長46.54%。不過,5月出口平均單價為18433.47美元,環比下降2.80%,同比下降9.15%,同比降幅較4月收窄3.32個百分點。
在產品結構層面,5月出口呈現顯著分化特征。乘用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分別占電動載人汽車市場總量的99.55%和94.33%;出口金額達58.20億美元,同比增長32.02%;出口數量為33.04萬輛,同比增長46.40%。細分車型中,純電乘用車、插電混合動力乘用車和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均價下滑的態勢有所緩和,5月三類車型均價分別為16608.08美元、20339.62美元和15736.53美元,同比降幅分別為11.86%、10.53%和14.10%,同比降幅較4月分別收窄2.59、5.38以及3.19個百分點。
5月客車出口數量為1835輛,同比增長77.29%,環比增長18.46%;出口金額為3.04億美元,同比增長58.65%,環比增長18.33%。其中,純電動客車5月出口數量達1830輛,同比增長94.89%,環比增長18.29%,均價為165911.59美元,同比下降11.56%。混合動力客車5月僅出口5輛,同比下降94.79%。
二、電動載人汽車省級出口TOP10格局微調,增速兩極分化
1-5月,全國各省級行政區對全球出口電動載人汽車最多的依舊為上海市,累計為49.60億美元,同比下降18.75%;其次是陜西省,累計為28.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0.96%;第三是江蘇省,累計為28.17億美元,同比增長81.61%。1-5月,TOP10來源地出口金額合計為204.79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86.79%。
與4月相比,5月TOP10來源地格局出現微調。上海、江蘇、陜西依舊蟬聯前三名,其中江蘇由4月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廣東和安徽位次對調,廣東下降兩位至第六名,安徽上升至第四位,重慶重返前十,福建則未能延續此前的出口優勢跌出前十,其他TOP10省市位次同4月保持一致。
5月,全國各省級行政區對全球出口電動載人汽車同比增速最高TOP5省份分別是寧夏、山東、山西、安徽和河南;最低TOP5省份分別是吉林、黑龍江、河北、遼寧和廣東。全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速呈現兩極分化現象,10個省份出現負增長。
三、頭部出口目的地動態調整,對非洲出口爆發式增長
1-5月,中國對全球電動載人汽車出口貿易額最高的目的地是比利時,為25.86億美元,同比下降19.94%;其次是英國,為21.15億美元,同比下降10.71%;第三是巴西,為18.28億美元,同比下降32.69%。TOP10目的地合計為135.43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57.40%。與1-4月相比,1-5月,TOP10目的地新進入的國家/地區是韓國,而退出的國家/地區是印度尼西亞。
5月,中國對全球電動載人汽車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速最高的TOP5目的地分別是匈牙利、斯里蘭卡、加納、幾內亞和丹麥。對126個國家/地區的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實現同比正增長、對28個國家/地區的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實現同比負增長。
從目的地所屬大洲來看,5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至154個國家/地區,其中亞洲國家/地區占45個,貿易總額達到21.63億美元,同比增長64.73%;而出口金額同比增速最快的大洲為非洲,同比增長190.49%,較上月加快83.33個百分點,非洲市場繼續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凸顯中國電動車企在新興市場的開拓成效。
四、政策利好延續,全產業鏈出海提速
4月以來的政策利好延續至5月,中歐電動汽車關稅協議平穩推進,創新性的“最低售價承諾”機制有效降低貿易摩擦風險,5月對歐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額同比增長38.21%;中美關稅調整帶來的政策窗口期,為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開拓美國市場創造有利條件,5月對美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額環比增速超過50%。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車企通過多元化戰略布局突破發展瓶頸。比亞迪推出海鷗車型因高性價比在歐洲首月訂單破萬,騰勢D9通過CTB技術提升安全性,意大利、西班牙訂單環比增170%。蔚來汽車官宣今年至明年計劃陸續拓展歐洲七國市場版圖,包括奧地利、比利時、捷克、匈牙利、盧森堡、波蘭和羅馬尼亞,通過總代理模式推出兩個品牌的5款車型。在本地化生產方面,多家車企加速海外工廠建設與產能布局,推進研發資源的本土化整合。
供應鏈協同與技術合作層面同步升級。國內車企優化全球物流體系,提升運輸效率,國際車企加大中國供應鏈采購力度;電池領域頭部企業與國際車企深化技術聯合研發,商用車企業在新能源細分領域拓展應用場景并實現經營效益提升,部分車企連續多個季度保持盈利,展現出較強的財務韌性。中國電動載人汽車行業正通過全產業鏈出海的發展模式,持續增強在全球市場的綜合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