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中國政府正在提供更加積極的稅收政策鼓勵外商投資。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等三部門周一發布《關于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的公告》。公告提到,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間用于境內直接投資符合條件的,可按照投資額的10%抵免境外投資者當年的應納稅額,當年不足抵免的準予向以后結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外國政府訂立的稅收協定中關于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適用稅率低于10%的,按照協定稅率執行。
公告所稱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用于境內直接投資符合條件,是指同時滿足以下五項條件。
一是境外投資者分得的利潤屬于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向投資者實際分配的留存收益而形成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二是境外投資者以分得利潤進行的境內直接投資,包括境外投資者以分得利潤進行的增資、新建、股權收購等權益性投資,但不包括新增、轉增、收購上市公司股份(符合條件的戰略投資除外)。
三是在境外投資者境內再投資期限內,被投資企業從事的產業屬于《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所列的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四是境外投資者境內再投資需連續持有至少5年(60個月)以上。
五是境外投資者用于境內直接投資的利潤以現金形式支付的,相關款項從利潤分配企業的賬戶直接轉入被投資企業或股權轉讓方賬戶,在直接投資前不得在境內外其他賬戶周轉;境外投資者用于境內直接投資的利潤以實物、有價證券等非現金形式支付的,相關資產所有權直接從利潤分配企業轉入被投資企業或股權轉讓方,在直接投資前不得由其他企業、個人代為持有或臨時持有。
商務部最新發布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1-5月份,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018家,同比增長10.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581.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2%。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政策層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
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從四個方面提出20項具體任務,其中特別提到,加大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政策措施,促進外資企業在華所獲利潤更多用于再投資。
國家外匯管理局6月18日發布消息稱,其起草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深化跨境投融資外匯管理改革有關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通知》包括三方面9項具體政策,其中提及取消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登記。
商務部網站6月25日公告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信息報告有關事項,進一步簡化了投資信息報送手續,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擴大境內再投資。根據公告,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信息報告將以試點方式穩步推進,在江蘇、上海、天津等地區開展首批試點,自7月1日起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