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田鶴琪
國內成品油價迎年內首個“三連漲”。
7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自24時起,國內汽油價格和柴油價格分別上調235元/噸和225元/噸。折合升價,92號汽油上調0.18元,95號汽油和0號柴油均上調0.19元。
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上漲落地后,消費者出行成本方面將有所增加。
按照油箱容量為50 L的家用轎車為例,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多花9元;物流行業,以月跑1萬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L的重卡為例,在下次調價窗口開啟前,單輛車的燃油成本將增加337元左右。
據隆眾資訊測算,本輪調價后,全國大多數地區車柴價格7.1-7.3元/升,92號汽油零售限價在7.5-7.6元/升。
本輪是2025年第十三次調價,也是今年的第六次上調。本次調價過后,2025年成品油調價將呈現“六漲五跌兩擱淺”的格局。
本計價周期內,國際市場消息面表現較為波動,原油價格走勢急漲急跌。
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馬建彩對界面新聞解釋稱,本周期初,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大幅減少,以及以伊沖突持續升級后市場擔心局勢惡化影響石油供應,國際油價連續上漲。
“隨著地緣沖突緩和,國際油價報復性下跌,兩日累計跌幅逾14%,油價基本回落至沖突之前水平。隨后消息面支撐溫和向好,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以及投資者對能源需求旺季期間需求存向好的預期,國際油價小幅反彈。”馬建彩稱。
截至北京時間7月1日凌晨,WTI即月原油期貨收跌0.01%,報64.81美元/桶;布倫特即月原油期貨收漲0.07%,報66.41美元/桶。

下一輪成品油價存在下調可能。
隆眾資訊原油分析師李彥對界面新聞表示,展望后市,本輪后半段伊以沖突峰回路轉、局勢迅速緩和,導致國際油價大跌,積累跌幅將主要體現至下一周期,在地緣局勢緩和及歐佩克+增產的背景下,國際油價存利空壓力。
“整體看,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下調的概率較大。”李彥稱。
馬建彩持相同觀點。其分析稱,由于本輪計價周期末期國際油價反彈力度不足,整體價格仍處于低位,進入新一輪計價周期后,變化率寬幅負向開端。調價后首個工作日,變化率幅度預計在6%,對應汽柴油下調290元/噸。短期內國際原油走勢區間波動為主,變化率幅度或繼續負向區間運行。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仇曉預計,下周期國際油價或持續震蕩運行。
仇曉告訴界面新聞,在中東地緣風險降溫之后,油價回落到地緣沖突之前的位置,但是美國夏季需求高峰,去庫為主,給予油價下方支撐。
國內市場需求方面,馬建彩表示,隨著暑期啟動,民眾出行范圍擴大,且高溫增加車載空調使用頻次,汽油需求面繼續向好發展,受高溫及全國范圍內雨季影響下游用油單位開工率下降,柴油需求面存下降預期。考慮月初主營單位挺價心態較重,預計近期汽柴價格走勢趨弱運行,汽油價格因需求面支撐表現較為堅挺。
按照當前成品油調價周期測算,下一次調價窗口將在7月15日24時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