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港股IPO熱潮下,多家創新藥企業紛紛選擇奔赴港交所IPO。
近日,BlissBio Inc.(百力司康)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聯席保薦人為高盛、華泰國際、建銀國際。
公開資料顯示,百力司康創辦于2017年,公司主要進行開發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以解決目前腫瘤治療中重要的未滿足的需求。
據了解,百力司康的ADC管線包含四個處于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其中核心產品BB-1701是一種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靶向型艾立布林ADC候選藥物,主要針對乳腺癌(“BC”)、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潛在的其他HER2表達癌癥。
核心產品外,百力司康還有其他三種處于臨床階段的ADC:BB-1705(一種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ADC)、BB-1712 (一種抗B7同源蛋白3 (“B7-H3”)ADC)和BB-1709(一種分化簇73(“CD73”)ADC)。
業績表現上,作為一家新藥研發型企業,百力司康正處于典型的“燒錢階段”。招股書顯示,2023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為分別為1.8億、2259萬元;毛利分別為1.8億、28萬元;年內虧損分別為2.06億元、5.57億元。過去兩年合計虧損7.63億元。
其中,百力司康研發成本分別約為1.44億元和1.20億元,占虧損額的34.6%。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百力司康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32億元,按照目前的虧損速度,公司的資金壓力較為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和2024年,百力司康的收入絕大部分均來自于最大客戶衛材,分別占年度總收入的100.0%和98.5%。收入主要來自與衛材訂立的臨床試驗合作開發協議,并主要通過自衛材收取的里程碑付款及向衛材提供臨床試驗材料及研發相關服務的收益。
據了解,2023年5月8日,衛材與百力司康就BB-1701達成具有戰略選擇權的臨床試驗合作協議。百力司康獲得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雙方將就BB-1701進行共同開發。如衛材行使BB-1701戰略合作的選擇權(全球除大中華區外開發和商業化權益),百力司康會獲得相應的行權付款,同時將獲得總計高達20億美元的開發與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分成。
同年6月,百力司康官宣衛材獨家投資的B++輪融資,據此次招股書披露為1.7億元,投資后估值或達到21.935億元。
作為一家研發型藥企,百力司康自成立之后便獲得了資本青睞。算上上述的獨家投資,公司先后獲得了5輪投資,總計約人民幣8.738億元。
其中2018年完成了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3500萬元。投資方包括東方富海(領投)、拓華資本、長策投資、長禾資本、華安景因。
此后在2020年和2021年,又先后完成了A輪和B輪融資,融資金額分別為1.1億元和4.35億元。投資機構分別為夏爾巴投資(領投)、雅惠精準醫療基金和高瓴創投(領投)、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鼎珮集團、夏爾巴投資、和達投資、眾合瑞民、東方富海。
2023年1月,公司又獲得B +輪投資,融資金額1.238億元,投資方為約印醫療基金(領投)、東方富海、夏爾巴投資、瑞豐信安。
IPO前,百力司康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紫萍、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官周宇虹分別持股為15.71%、10.48%。PartnerBioCorporation持股為8.01%,魏紫萍、周宇虹分別擁有60%及40%的股權。兩位聯合創始人合計持股34.2%。
而在眾多投資機構中,高瓴合計持股為11.7%、東方富海一共持股為11.55%、珠海夏爾巴持股9.21%,衛材株式會社持股7.75%,Cormorant持股為5.85%,SherpaHealthcare持股為5.72%,VMS持股為3.8%等。
百力司康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BB-1701核心產品研發和預期商業化;其他關鍵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資助其他現有管線資產和新候選藥物的持續研發;資助技術平臺及生產設施的持續發展與升級;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