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白帆
4月28日晚間,圓通速遞(600233.SH)發布了2024年財報,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0.33億元,同比增長19.67%;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12億元,同比增長7.78%,其中,快遞業務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 43.07億元,同比增長12.16%。雖然凈利潤增幅不及營收增幅,但圓通去年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長了7.71%。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圓通的業績卻不是很理想。其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圓通實現營業收入170.6億元,同比增長10.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7億元,上年同期歸母凈利潤9.43億元,同比下滑9.16%。韻達的情況與之類似,一季度營收達到121.89億元,同比增長9.26%,但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3.2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2.15%。
業務量方面,去年圓通快遞業務完成量265.73億件,同比增長25.32%,超出行業平均增速3.8個百分點。相較于2022年,圓通的業務量增加了近100億件。按照國家郵政局統計標準,去年圓通的市占率為15.18%。此外,中通約為19.42%,韻達約為13.58%,申通約為12.98%。
圓通的收入主要由快遞行業、貨代行業、航空行業以及其他行業構成。其中快遞行業和貨代行業占總營收的比重最大,毛利率也相對穩定,分別為9.19%和8.48%。而其國際業務目前毛利率依舊為負,只有-9.69%。

尋找新的增量市場是當前快遞行業的聚焦點。針對此,圓通推出了“圓準達”等與傳統電商快件不同的快遞服務產品,同時在大客戶、退換貨快遞市場等方面也加速布局。圓通財報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圓通面向個人的散單和退換貨快件同比增長超過70%。
中通(ZTO)同樣在其年報中專門披露了相關數據。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賴梅松在其業績會議中提及,2024年第四季度中通快遞的散件業務已經達到700萬件,同比增長近50%,其中自有散件300萬件,來自電商平臺的逆向件(退換貨快遞)400萬件,計劃今年的散件達到800萬件。
由于圓通未披露具體的數業務量,目前尚不清楚中通、圓通在散單和退換貨快件領域究竟誰更勝一籌,但可以預計的是,這兩家業務量接近的快遞公司,是這一潛力市場比拼的主力。
在快遞行業,除了韻達(002120.SZ)和申通(002468.SZ)在就市占率第三的位置展開價格戰的“肉搏”外,中通和圓通這兩個位居行業前兩位的頭部玩家同樣在多個地區存在價格競爭,支撐價格競爭的,不僅包括總部的讓利,也依靠對成本的把控。
去年,圓通去年的單票成本為2.09元,同比降低了4.04%,其中單票運輸成本下降了9.41%、單票中心操作成本下降了5.41%。同時,圓通的單票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86%至2.3元。對沖之下,圓通去年的單票毛利同比降幅為12.57%。對比來看去年打價格戰更兇猛的申通和韻達,成本降幅更加明顯,分別達到13%和9.1%。

過去,自動化成為快遞公司壓縮成本的助推力,但這種降本空間越來越極致,而智能化帶來的生產力和生產結構的釋放還處在初級階段,成為快遞公司降本增效新的著力點。因此,在中通、圓通、韻達、申通、順豐等所有快遞公司的財報中,智能化都占據了不小的篇幅。
圓通也不例外。圓通在其財報中表示,公司正在加碼布局智慧供應鏈,應用了自然語言理解、機器視覺、語音識別、地圖技術、人機交互、大模型等前沿科技,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數字化系統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智能化發展。
比如在其公司內部,圓通針對業務全流程應用場景,研發并升級智多星(“YTO-GPT”)這一垂直大模型和其他系統應用,這些智能化的工具使得圓通的各項經營管理數據實現智能化的調取和分析,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圓通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快遞公司的數據龐雜,如果只是通過線下調取十分不容易,而且存在一定的出錯率,但隨著前幾年快遞行業逐步將各項數據搬到線上,智多星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且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未來數據的調取、分析還會更加智能。目前,智多星還融入了針對網點的系統應用“羅漢”、針對客戶的“易通”等。
在業務端,圓通針對運輸線路、網點攬派、市場營銷、客戶管理、驛站管理等方面均匹配了對應的智能化系統。整體上看,這些系統可以更加精準、更全面地捕捉業務數據,并為相對應的工作人員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在快遞行業內卷加劇、電商紅利收縮的背景下,精細化管理成為快遞公司降本的關鍵,而智能化就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一把“鑰匙”。多位快遞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如今的快遞行業已不似前些年的“單刀直入”,只靠做大規模、推進規模化是遠遠不能在市場競爭中領先的。
還有幾組數據也足以說明智能化帶來的效益。據圓通財報,圓通去年的快遞時效穩步提升,全程時長同比下降1.34%、快件遺失率下降超過47%、虛假簽收率同比下降28%。
資本開支方面,去年圓通資本開支超過67億元,主要用于轉運中心建設、自動化設備升級等,從而夯實主業發展根基。
具體來看,去年圓通完成了唐山、常德、臨沂、泉州等69個轉運中心的新設及升級改造計劃,并在多個中心落地無人拉包、無人供件等模式。截至報告期末,圓通在轉運中心等共布局完成自動化分揀設備310套。運力結構方面,去年圓通自有干線運輸車輛達到5913輛,自有航空機隊數量達到13架。
在圓通的主力業務——快遞服務之外,圓通還有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領域——國際業務。目前,圓通依托自有機隊和包機模式,構建了中日、中澳、陸臺等航線網絡,并在中亞、中東、東歐等市場加碼布局,累積開通航線超過150條。據圓通財報披露,目前其“倉干線配關”一體化國際供應鏈業務主要涵蓋服裝、 汽車、半導體、電子產品等行業,合作客戶包括Shopee、Temu、SHEIN等主流跨境電商平臺。
自有航空網絡是快遞公司未來競爭的制勝點,也是與其他快遞公司拉開差距的關鍵,目前,圓通順豐、中國郵政等快遞公司均涉足于此,中通、韻達、申通、極兔尚未搭建自己的航空運輸網絡。圓通方面也分析稱,自有航空網絡可以提升公司產品的時效性,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助力企業的品牌形象和企業價值。同時,航空網絡也拓寬了產品結構的調整空間,幫助公司拓展航空件、商業件等進入門檻較高的市場。對圓通來說,其航空網絡主要面向國際市場,是圓通布局國際快遞業務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