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青島啤酒公告稱,擬以6.65億元及價格調整期損益金額之和的對價,完成對山東即墨黃酒廠有限公司(下稱“即墨黃酒”)100%股權的收購。
這是青島啤酒首次進入黃酒賽道,公司表示這一多元化布局有利于公司在啤酒淡季形成市場補充,開辟新增長點。此前不久,青島飲料集團整體劃歸青島啤酒集團統一管理,同樣標志著企業在非啤酒業務方向上的進一步拓展。
隨著啤酒行業近年銷量逐年遞減,市場轉向存量競爭,青島啤酒在2024年出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30%;凈利潤同比增長1.81%,增速相較此前明顯放緩。啤酒巨頭需要新的業績增長驅動是不爭的事實,但跨界多元能否“堪此重任”?仍存在爭議。
根據公開財務數據,即墨黃酒注冊資本為5500萬元,由新華錦集團持有45.45%股權,魯錦集團持有54.55%股權。截至2024年期末,即墨黃酒總資產為9.08億元,凈資產為2.03億元。
即墨黃酒是山東地方傳統黃酒品牌,作為北派黃酒的代表在區域市場具備一定品牌基礎。盡管其年營收體量上遠不如古越龍山、會稽山等頭部黃酒上市公司,但凈利潤方面的差距卻并不懸殊。根據2024年財報,古越龍山營收19.36億元、凈利潤2.06億元;會稽山營收16.31億元、凈利潤1.96億元。
青島飲料集團旗下的“嶗山礦泉水”“青島葡萄酒”被評為“中國品牌500強”,其中“嶗山白花蛇草水”、“嶗山可樂”為企業知名產品。據青島飲料集團數據顯示,2024年,嶗山白花蛇草水和嶗山可樂的銷量分別增長74%和47%。
此外,青島飲料集團持有的烈酒生產牌照為布局威士忌等高端品類預留了入口,為未來實現“啤酒+黃酒+葡萄酒+烈酒+飲品”的多品類布局提供資源基礎。
在2024年業績說明會中,青島啤酒董事會秘書張瑞祥表示,啤酒行業消費淡旺季非常明顯,淡季產能利用率會下降較多,影響到公司的業績。
公開數據也顯示出青島啤酒第四季度虧損的狀況。2024年第四季度,青島啤酒凈利潤為虧損6.45億元,上年同期約為虧損6.40億元。
在收購即墨黃酒的公告中,提及了該業務對銷售淡旺季的互補效應。青島啤酒表示,即墨黃酒與本公司同屬發酵酒類行業,隨著即墨黃酒的加入,將進一步豐富本公司產品線,拓寬市場渠道,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在品牌及產品宣傳推廣、銷售網絡與渠道等方面與公司現有優勢市場和資源進行協同,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從業務協同角度看,青島啤酒的上述兩次整合中,渠道復用是關鍵。截至2024年年末,青島啤酒在全國范圍內擁有11622家經銷商,可幫助即墨黃酒、嶗山礦泉水等區域品牌走向更廣泛的市場。
2024年,即墨黃酒營業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13.5%;凈利潤為3047萬元,同比增長38%。界面新聞記者詢問多位私募基金投資人得知,此次交易市盈率(PE)約在20倍,在消費領域屬合理價格范疇。但有投資人提示,從商業邏輯來說,即墨黃酒對青島啤酒的補充性可能較小。
“對于地方中小企業來說,當地龍頭企業具有更好的管理能力和市場資源。但對于青島啤酒來說,即墨黃酒的體量較小,難以彌補啤酒消費淡旺季的缺口,為了這個小企業卻要投入很多資源。同時,啤酒和黃酒還可以說是為了覆蓋更多消費群體,但啤酒和飲料存在競爭關系。所以,青島啤酒的多元跨界仍然存在后續的整合、管理等難點。”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指出該項交易背后可能面臨的問題。
近年,隨著酒類主業出現增長瓶頸,多家大企業們開始試水多元化。華潤啤酒購買多家區域白酒企業形成“啤+白”組合,燕京近期推出汽水倍斯特,瀘州老窖推出啤酒、果釀等產品,茅臺的冰淇淋、巧克力等試水等。不過,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說,尚缺乏能長期對企業業績正向影響的酒類跨界案例。
“在主業繼續深入發展,對企業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難度很大。立足于主業的經驗,大企業也存在過度樂觀判斷新產業的情況。”沈萌認為,因酒類大公司難以真正地調整自己、進入年輕化或新目標客群的生活場景,目前酒類大公司的多元跨界多數流于表面的多元業務組合。
深層次的難點在于如何將青島啤酒的優勢“賦能”到其它業務上。
酒水行業分析師歐陽千里指出,雖然會稽山的營銷破圈使得黃酒再次進入到酒業的主流視野,為即墨老酒增加了一些想象空間,但即墨在國人的認知中,遠遠不如瀘州、仁懷、紹興等酒類產區認知度高。受限于黃酒的飲用場景,該品類近年來總體發展不溫不火。2010年,即墨黃酒銷售額便過億,2024年銷售額1.66億元,相比于啤酒、白酒企業的增速遜色不少。全國范圍內,嶗山礦泉水、即墨老酒的品牌力較弱。
在歐陽千里看來,想借助青島啤酒提供的貨架資源在更廣大的市場實現動銷,黃酒和飲料業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城市品牌的宣傳、產品品牌的翻紅等。
而在黃酒、飲料圈領域,同樣存在競爭大、行業卷的問題。2024年,“黃酒龍頭”古越龍山已經連續四年未達成業績目標,今年凈利潤接近腰斬;行業第二名會稽山則存在大幅攀升的銷售費用問題。
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黃酒市場規模約為210億元,同年的啤酒市場規模則可達到超1850億元。黃酒始終面臨產品邊緣化、市場區域性過強等瓶頸。
當下,飲料行業也進入存量競爭模式,產品同質化、價格戰問題突出。2024年,飲料市場第一大品類包裝飲用水,在飲料行業中產量占比更是歷史性跌破50%。在農夫山泉等飲用水巨頭廝殺正酣的市場氛圍中,青島飲料集團的礦泉水等產品在多大程度上能為青島啤酒帶來業績增長,仍未可知。
從行業視角看,青啤的探索折射出消費品巨頭的轉型邏輯。在啤酒行業CR5(前五巨頭行業集中度)達90%以上的存量市場中,橫向、縱向的機遇挖掘成為必然。不過,想在邊緣化的黃酒行業和競爭激烈的飲料行業分得一杯羹,絕非易事。
2024年12月25日,青島啤酒公告稱,青島啤酒老將、深諳供應鏈的姜宗祥接任青島啤酒董事長一職。
根據華創食飲研究分析文章,姜宗祥在過去數年中,與前任董事長黃克興配合密切,合力推動公司創新優勢、產品與品牌力持續增強,盈利水平穩步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落地,預計公司后續整體戰略改革方向一脈相承。
不過,在產銷量雙降的背景下,姜宗祥帶領的青島啤酒能否通過一系列收購、整合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以及多元業務協同效應的成果,均需長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