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平臺內卷的監管,意味著在內需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要從宏觀角度出臺規則,改善營商環境,尤其是改善長期處于談判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的處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魏翔表示,城市管理者需要去觀察、了解、識別當地消費者的需求,通過服務適配,實現政府服務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教授趙忠認為,民營經濟發展狀況與就業問題緊密相關,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在于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就業帶動作用。
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表示,中國在下一階段的談判中應尋求削減針對所謂芬太尼問題的20%的關稅。
既然明知道美國經濟無法支撐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那么貿易伙伴為什么要接受呢?其他國家會陸續像中國那樣,揭穿他的虛張聲勢。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建議,企業在對外投資時要加強與投資東道國伙伴的共同發展,著重于做增量,幫助投資所在國提升價值鏈和產業鏈,從而豐富雙邊貿易的品類和方式。
應對當下的關稅戰,除了擴大內需外,還應該考慮出臺一些緊急狀態下的救濟方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指出,制造業在一國經濟總量中的相對比例,是由行業經濟屬性與一國發展階段等方面因素客觀決定的,美方政策很難讓制造業占比重返其歷史高位。
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在美國轉向保守主義的時候,我們要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代言。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認為,一方面,國際營商環境競爭加劇倒逼服務標準升級,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對制度適配性的需求,客觀上推動國內相關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深化。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周春生認為,為避免流于口號,漲薪必須配套有具體的舉措。
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認為,到城市養老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相對于農村養老,城市養老服務的質量高;二是城市公共服務體系較為健全,養老產業有規模效益。?
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認為,福耀科技大學、西湖大學這類大學的出現,對豐富中國高等教育的生態是一個重大的推動。
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指出,社會上對監管存在一種錯誤認知,即認為只要是監管,就必然是負面的,會阻礙市場的正常發展。這種片面的觀點亟待糾正。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表示,針對收入比較低的人群發錢,當前還是比較重要的。這個錢只能是從政府的支出中來。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指出,自建國以來,農民通過交公糧等方式支持國家工業化建設,貢獻巨大。在為其養老時,不應僅依賴新農合等制度,而應充分利用國家資產。
對政府來說,有限的公共資源投向決策應注重社會公平,即確保全體國民在早期階段獲得足夠的健康、教育和認知能力,確保沒有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表示,以“創新函數”為基礎的新的管理模式,可能大部分中國企業家還沒有學會。他不是不想創新,而是不敢創新,不會創新。
從長遠來看,每個企業和產業都需要獲得合理的利潤,以實現良性循環。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等于生產者福利與消費者福利之和。
中國能不能構建一個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20億到25億人口規模的亞洲市場,也就是構建亞洲共同體,這是破解美歐打壓中國的一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