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螞蟻集團正式啟動2025“螞蟻InTech獎”提名推薦工作,面向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與在讀博士生,提供公益性科研資金支持。該獎項設立于2024年,今年為第二屆,除了繼續為青年學者提供20萬元/人的“科技獎”資助,還首次增設5萬元/人的博士生“獎學金”,提供對“青年學者-博士生”的全周期支持,激勵更多科研新秀勇攀高峰。
作為一項純科技公益獎項,“螞蟻InTech獎”旨在表彰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在理論探索、技術突破和工程實踐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力量。本屆獎項聚焦于通用人工智能(AGI)技術、具身智能技術、數字醫學技術、數據處理與安全隱私技術等四個方向。這些方向既是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方向,也是螞蟻集團長期投入和產業創新的重點。
據介紹,本屆“螞蟻InTech獎”設立兩大核心獎項,分別是“螞蟻InTech科技獎”和“螞蟻InTech獎學金”。
其中,“螞蟻InTech科技獎”延續首屆評選機制,面向中國大陸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全職從事科研工作,且獲得博士學位未滿10年的青年學者,每年遴選不超過10人,每人獲20萬元獎金,其推薦人將獲得“卓越推薦人”榮譽。本屆科技獎還增設了10位“Future”學者榮譽,頒發證書與獎杯以示激勵。
全新設立的“螞蟻InTech獎學金”,則面向全球在讀中國籍青年博士生,每年遴選不超過10人,每人獲5萬元獎金,支持其在讀期間的科研攻堅,鼓勵他們勇攀科研高峰,解決計算機領域有價值的技術難題。這兩個獎項形成了覆蓋“青年學者-博士生”的全周期激勵體系,助力中國科技人才梯隊建設。
兩個獎項均實行提名推薦制。提名者包括國家級學術單位、國家級學會/全國性學術團體,或兩院院士、海外院士及符合相應職稱要求的同行專家。提名者需對材料真實性、規范性和保密性負責。
同時,“螞蟻InTech獎”外設指導委員會,將參與獎項終審,并對獎項評審結果負責。其成員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MichaelI.Jordan,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顧問、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宏江,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鄭海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南京大學教授周志華等。
即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24時,參評人通過“螞蟻InTech獎”官網(www.antresearch.com/cooperation/InTech)即可提交申報材料。評選結果將于9月11日在上海舉辦的2025Inclusion·外灘大會頒獎典禮上揭曉。屆時,海內外院士、學術界與產業界領袖將共同見證,所有參評者及推薦人均將受邀參會。
首屆“螞蟻InTech科技獎”已初現成效。2024年9月,10位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湖南大學、西湖大學等頂尖高校的青年學者獲獎,其研究成果涵蓋人工智能算法優化、數據隱私保護等領域,部分成果已應用于產業場景。據悉,首屆提名階段收到近百位資深學者參與推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Michael I.Jordan與螞蟻集團高管共同見證并頒獎。
螞蟻集團首席技術官何征宇曾表示,支持青年學者發展是產學研界的共識,螞蟻集團很榮幸參與其中,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為中國在核心科技領域的突破提供源頭活水。